close

33041331_1680412788681246_5736860677092409344_n.jpg

生活中,我們很常聽到「早起計畫」、「運動計畫」等等對於自己人生的改變行為,為的也許是增加時間的掌握率或提升自信。

「改變」,永遠都是為了變得更好而發起的選擇,我自己這兩年,從服務業的做三休一,到今天科技業的見紅就休。

對於時間的掌控度,我們看似只能選擇自己下班後的時間規劃,或是創業、接案與否的決定。

但本質上,週休二日的規章守則卻無人去撼動,或者去打破。



到底,我們習以為常的週休二日是怎麼來的呢? 為什麼已開發國家幾乎都照著這樣的規則去執行? 

時間跳到十九世紀中期,當時人們對於工作與娛樂消費的認知並未建立非常細緻,可說是相當彈性的運用。

工作、生活、家人、信仰。生活是簡單而自足。 但是在資本家眼中,當然成本能省則省,利潤能高就高。 

亨利福特先生,這位汽車產業大亨。就為自家工人精心設計一套五天工作制的工作規章,限制每周不能工作超過四十個小時。

且規定週末這兩天一定要休息、不許工作。工人休假時便會出去消費、娛樂,而後為了賺更多的錢,繼續拼命工作。

如此一來,可說是雙贏的局面因此沿用至今,現在各大國家均使用這套方法進行管理與規劃,我們也就這樣,順著前人的腳步持續前進。


 

直到今年初的我,對於這樣的生活模式並沒有多大感想,事實上的確,五天的工作已經消耗非常多心力,更何況現在有自己的部落格需要經營。

一週好好放鬆兩天,是最正常不過的事。 但是當我假日睡到中午自然醒時,

我起床的念頭卻也不曾是「恩!今天睡的好飽,感覺有徹底放鬆!」這般紓壓。

我開始緊張、恐懼自己的週末時光只剩一天半的時間。與週末本身的意義背道而馳,我開始反思原因。 
 

30546627_1646171082105417_164415967_o.jpg

一、與個人自身的時間管理有關。 

我個人其實是相當被動的,許多事情或計畫常常需要耳提面命幾次,才會真正收心去做。(真的,人性本懶!) 

因此以往我的周末時光大部分都貢獻給了韓劇、手遊或者閱讀、運動。

乍看之下似乎很完美,但其實如果珍惜時間一點,我只要花四個小時就能完成以上的所有項目。




二、想得太多,做得太少。

我大部分使用筆記本的原因是為了條列出今天的待辦清單( To Do List ),把腦中所想到的所有事項寫下來,然後逐一去進行。

這讓我有很大的安全感以及成就感。確保今天的自己是有進展的,任何事情都在掌控之中!

但是這樣卻讓我誤會自己已經「做的很多了!」

所以反而效率不彰,再來就是週末的時光並沒有想像中的這麼好把握(與家人同住),所以執行率並非美好。

 


三、看到別人很努力,我會感到很焦慮。

要停止自己與別人比較,對我來說更是難上加難。這社會無一不在競爭,每分每秒都在進行的現實卻讓我感到恐慌。

尤其是當我身在安逸狀態時( 比如說坐在星巴克喝杯咖啡​​ ) 看到隔壁的大學生正在埋首苦讀,或者對面商務人士正在進行英文視訊會議時。

都會讓我覺得​​​​
天啊!我怎麼能夠悠閒地坐在這裡喝咖啡?」我應該要用更嚴謹的心態去把握我的時間。 

綜合幾個星期的感想與案例,最後總結出這樣的計畫,嘗試過著 : 「沒有周休二日的人生」。





何謂沒有周休二日的人生?

我自己的定義是 : 每一天都要有八小的工作時間 (以可獲得實質收入為依據) 。

最簡單的方法,便是找假日工讀進行兼差。但簡單的另外一層涵義,就是沒有成長性,以及可取代性高!

20幾歲的年紀早該為往後的被動收入進行鋪路與準備,選擇用最簡單的方式賺錢,就變相的在浪費自己成長的機會。

且必須評估好自身的身體狀態與生活平衡,兼顧聽來也許很貪心很不切實際,但更應該思考自己為甚麼做不到? 

 

就從上星期開始,正式啟動沒有周休二日的生活,到今天已經算是連續工作第9天。

很多朋友私下關心 : 這樣你沒有休息到,不累嗎?」 

我說 : 「並不是睡超過10個小時,睡到中午自然醒才叫做有休息,隨著時間切換展現出不同自己,其實在工作的我,才是最放鬆的。



週末也工作的好處就是 :

1. 每天睡眠時間非常規律 ( 固定晚上11點就寢,早上7點起床 ,周一到周日均是如此) 。

2. 焦慮感大幅減少,收心時間也相對縮短許多,有助於快速進入最佳工作狀態。

3. 不再有HAPPY FRIDAY 、BLUE MONDAY,不再因為今天是禮拜幾而有所影響,自己的心情自己決定!

**


短短幾天就有這樣的感想,於是更期待今後的改變!

往後每個星期一,都會出這計畫的心得文章與感想,歡迎想了解這計畫的你/妳一同體驗!


/
Yvonne.W


 

arrow
arrow

    Yvonne.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